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我国锻件产量持续保持高位,并连续多年成为全世界锻件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。据统计,2020年我国锻件产量达1349万吨,2021年需求带动产量持续增长,达1392吨,较2020年增长3.2%。
自由锻灵活度较高,通常用于型号研制阶段尺寸常发生明显的变化的零件制备。另外,自由锻还被用于模锻的前处理。模锻通常用于制备机身结构件与发动机盘件,适合批量化生产。辗环锻在制备环形锻件更有优势,相比模锻,其材料利用率高,成材尺寸更大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自由锻件产量为458万吨,模锻件934万吨,其中汽车锻件仍是主要占比,产量为598万吨,汽车外其他模锻件产量336吨。
从全球锻件产量分布来看,我国仍占据主要份额。根据中国锻压协会的统计,2015年全球锻件产量约2,600万吨,其中我国锻件产量为1,005万吨,占全球总产量比重为39%,大幅度超过其他几个国家份额。
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锻件行业发展现状,下游航天、军工等高端制造需求带动规模持续增长「图」》,如需获取全文内容,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。
就我国整体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企业经营情况而言,随着下游机械、电力和汽车等主要需求行业持续扩张,整体营业收入持续增长,但实际利润较为波动,2019年整体营收小幅度增长但整体盈利和总利润皆会降低,2020-2021年随着电力和汽车等需求明显增长,营收和利润皆不同程度增长。
我国锻造公司数众多,中低端竞争非常激烈,大部分锻造企业主要是做普通碳钢、合金钢、不锈钢材料等锻件的生产,对高温合金、钛合金、铝合金、镁合金等特种合金材料的加工能力整体不足、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及附加值相比来说较低、工艺水平相对落后。德国、美国、日本、英国等发达国家,长期占据着全球主要的高端应用市场。但随着国内整体互联网、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,锻造设备大型化、自动化、数字化和信息化充分得到发展,带动国内环锻件等高端锻件生产企业和规模持续增长。
我国锻件生产企业中,上市企业主要有宝鼎科技、金雷股份、派克新材、通裕重工、三角防务、新强联、中环海陆等。其中派克新材主营业务为各类金属锻件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主要营业产品包括辗制环形锻件、自由锻件和精密模锻件,2021产合计锻件产销量分别为6.4万吨和6.61万吨,其中石化和电力用途锻件销量占比较高,2021年分别为46.6%和27.5%,航空锻件略低。
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、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全面客观的剖析锻件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、产业链、经营特性、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。科学使用SCP模型、SWOT、PEST、回归分析、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锻件行业市场环境、产业政策、竞争格局、技术革新、市场风险、行业壁垒、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。根据锻件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,精心研究编制《2024-2030年中国锻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》,为企业、科研、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、战略规划、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。